顾敏燕,网名竹林晨溪,笔名溪行子,女,1972年5月生,江苏常熟人。诗为知已画为友。与山水草木亲近,共春花啼鸟交心。 ...
顾敏燕。 顾敏燕,网名竹林晨溪,笔名溪行子,女,1972年5月生,江苏常熟人。诗为知已画为友。与山水草木亲近,共春花啼鸟交心。
方鹤斋(1852—1940),名旭,鹤斋其号。安徽桐城县人。桐城派古文家。历任四川省夔州知府,留日学生监督、省学务处提督、省提学使、川东道台。为官清正,大力倡办新式学堂。因喜爱成都风物,遂家焉,竟成“成都五老”之一。诗、书、画皆善。今存《鹤斋诗存》、《鹤斋文存》,皆门人以寿金刊印。 ...
方鹤斋。 方鹤斋(1852—1940),名旭,鹤斋其号。安徽桐城县人。桐城派古文家。历任四川省夔州知府,留日学生监督、省学务处提督、省提学使、川东道台。为官清正,大力倡办新式学堂。因喜爱成都风物,遂家焉,竟成“成都五老”之一。诗、书、画皆善。今存《鹤斋诗存》、《鹤斋文存》,皆门人以寿金刊印。
丁宁(1902-1980) 原名瑞文,号怀枫,别号昙影楼主。原籍镇江,随父迁扬州。受业于扬州名宿戴筑尧。十三父殁,十六适黄姓,生一女夭,黄纨绔子,怀枫备受虐待,毅然离异,终不再嫁。三十年代初与夏承焘、龙榆生、王叔涵、任心叔相识唱酬。抗战间奉母避走,母死无依,飘零无地。四十年代经人介供职南京图书馆,建国后调至安徽省图书馆任古籍管理员,晚年受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。有《还轩词》。 ...
丁宁。 丁宁(1902-1980) 原名瑞文,号怀枫,别号昙影楼主。原籍镇江,随父迁扬州。受业于扬州名宿戴筑尧。十三父殁,十六适黄姓,生一女夭,黄纨绔子,怀枫备受虐待,毅然离异,终不再嫁。三十年代初与夏承焘、龙榆生、王叔涵、任心叔相识唱酬。抗战间奉母避走,母死无依,飘零无地。四十年代经人介供职南京图书馆,建国后调至安徽省图书馆任古籍管理员,晚年受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。有《还轩词》。
刘咸荥(1858-1949),字豫波,别号豫叟,四川双流县人。清光绪拔贡,终身从事文教工作。先后任教于成都尊经书院、游学预备学堂、通省师范学堂、四川高等学堂、成都大学、华西协合大学等校。清末曾任四川省咨议局议员、成都府中学堂监督。博通经史,尤长诗词及书画,为“成都五老”之一。著有《静娱楼诗文集》。 ...
刘咸荥。 刘咸荥(1858-1949),字豫波,别号豫叟,四川双流县人。清光绪拔贡,终身从事文教工作。先后任教于成都尊经书院、游学预备学堂、通省师范学堂、四川高等学堂、成都大学、华西协合大学等校。清末曾任四川省咨议局议员、成都府中学堂监督。博通经史,尤长诗词及书画,为“成都五老”之一。著有《静娱楼诗文集》。
徐炯(1862—1936),字子休,号蜕翁,四川华阳(今成都市)人。光绪癸巳举人,两上春官不售,返川办学,毕生从事教育事业。曾应陕西布政使樊增祥之邀,率陕西省首批留学生赴日。由日返川,主办四川通省师范和附属小学,被选为四川教育会会长。深蓄兴邦拨乱之志,崇尚儒教,提倡国学,主张学以致用。 ...
徐炯。 徐炯(1862—1936),字子休,号蜕翁,四川华阳(今成都市)人。光绪癸巳举人,两上春官不售,返川办学,毕生从事教育事业。曾应陕西布政使樊增祥之邀,率陕西省首批留学生赴日。由日返川,主办四川通省师范和附属小学,被选为四川教育会会长。深蓄兴邦拨乱之志,崇尚儒教,提倡国学,主张学以致用。
陈方恪(1891—1966)字彦通,斋号屯云阁、浩翠楼、鸾陂草堂。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陈三立第四子,陈寅恪弟,在家族中排行第七,故人又称其为“陈家老七”、“彦老七”。光绪十七年(1891)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。受家学影响,从小习诗词文章,传承散原老人文脉。师从陈锐、周大烈、王伯沆等名士,又得梁鼎芬、沈曾植、樊增祥、朱古微、郑文焯、陈衍、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,诗名在其兄陈衡恪、陈隆恪、陈寅恪之上。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,名士气派十足,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“金陵最后一个贵族”。 ...
陈方恪。 陈方恪(1891—1966)字彦通,斋号屯云阁、浩翠楼、鸾陂草堂。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陈三立第四子,陈寅恪弟,在家族中排行第七,故人又称其为“陈家老七”、“彦老七”。光绪十七年(1891)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。受家学影响,从小习诗词文章,传承散原老人文脉。师从陈锐、周大烈、王伯沆等名士,又得梁鼎芬、沈曾植、樊增祥、朱古微、郑文焯、陈衍、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,诗名在其兄陈衡恪、陈隆恪、陈寅恪之上。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,名士气派十足,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“金陵最后一个贵族”。
吴梅(1884—1939),字瞿安,一字灵鹤,号霜厓,别署吴某(梅的古体字)、腥庵、臒盏、厓叟、逋飞、呆道人,室名奢摩他室、百嘉室,江苏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曾任北京大学、南京东南大学、广州中山大学、上海光华大学、南京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教授。著有《霜厓曲录》、《霜厓四剧》、《词学通论》、《南北词简谱》、《词学讲义》、《顾曲麈谈》、《中国戏曲概论》、《曲学通论》、《元曲研究》、《辽金元文学史》等。 ...
吴梅。 吴梅(1884—1939),字瞿安,一字灵鹤,号霜厓,别署吴某(梅的古体字)、腥庵、臒盏、厓叟、逋飞、呆道人,室名奢摩他室、百嘉室,江苏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曾任北京大学、南京东南大学、广州中山大学、上海光华大学、南京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教授。著有《霜厓曲录》、《霜厓四剧》、《词学通论》、《南北词简谱》、《词学讲义》、《顾曲麈谈》、《中国戏曲概论》、《曲学通论》、《元曲研究》、《辽金元文学史》等。
傅熊湘(1882—1930),湖南醴陵人,早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。1906年与宁调元、陈家鼎、仇亮等在上海创办《洞庭波》杂志,与胡适、丁洪海等编辑《兢业旬报》,宣传革命。1916年,袁世凯毙命,程潜督师入湘。傅熊湘出主《长沙日报》,因抨击北洋军阀,报馆被毁。1920年,张敬尧被逐出湖南,傅回醴陵,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,主编《醴陵旬报》、《通俗报》。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、省长署秘书、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、中山图书馆馆长、第三十五军参议,沅江县县长、安微省民政厅秘书、省棉税局局长等职。1930年12月病逝,葬于西山。 ...
傅熊湘。 傅熊湘(1882—1930),湖南醴陵人,早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。1906年与宁调元、陈家鼎、仇亮等在上海创办《洞庭波》杂志,与胡适、丁洪海等编辑《兢业旬报》,宣传革命。1916年,袁世凯毙命,程潜督师入湘。傅熊湘出主《长沙日报》,因抨击北洋军阀,报馆被毁。1920年,张敬尧被逐出湖南,傅回醴陵,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,主编《醴陵旬报》、《通俗报》。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、省长署秘书、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、中山图书馆馆长、第三十五军参议,沅江县县长、安微省民政厅秘书、省棉税局局长等职。1930年12月病逝,葬于西山。
吴玉如,字家琭,后以字行。1898年生于南京。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村,故早年号茂林居士,晚年自署迂叟。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,与周恩来同班,因娴熟古文,受校长张伯苓赏识。抗战胜利后,吴玉如曾在志达中学、达仁学院、工商学院等校任教,工商学院改为津沽大学后,任中文系主任,直迄天津解放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以前,始终在北京以教书、鬻字、注释古籍、编撰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条目为生。建国后,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、天津市文联委员、天津市文史馆馆员。 ...
吴玉如。 吴玉如,字家琭,后以字行。1898年生于南京。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村,故早年号茂林居士,晚年自署迂叟。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就读,与周恩来同班,因娴熟古文,受校长张伯苓赏识。抗战胜利后,吴玉如曾在志达中学、达仁学院、工商学院等校任教,工商学院改为津沽大学后,任中文系主任,直迄天津解放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以前,始终在北京以教书、鬻字、注释古籍、编撰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条目为生。建国后,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、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、天津市文联委员、天津市文史馆馆员。
罗锦堂,字云霖。中国台湾第一位文学博士。罗锦堂先生一生旅居,结识了诸多好友,并写下了很多力作,他把这些作品合写成《行吟集》。其中既有思念故乡的作品,也有展现志向的作品,还不乏展现异域生活的作品。无论哪种作品,都能体现罗锦堂特有的作品风格。罗锦堂晚年仍不忘弘扬国学,曾去世界多个国家的大学进行讲学,为国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罗教授对中国古典文学深有研究,是元曲专家,著作有《中国散曲史》、《锦堂论曲》、《罗锦堂词曲选集》等十余种。 ...
罗锦堂。 罗锦堂,字云霖。中国台湾第一位文学博士。罗锦堂先生一生旅居,结识了诸多好友,并写下了很多力作,他把这些作品合写成《行吟集》。其中既有思念故乡的作品,也有展现志向的作品,还不乏展现异域生活的作品。无论哪种作品,都能体现罗锦堂特有的作品风格。罗锦堂晚年仍不忘弘扬国学,曾去世界多个国家的大学进行讲学,为国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罗教授对中国古典文学深有研究,是元曲专家,著作有《中国散曲史》、《锦堂论曲》、《罗锦堂词曲选集》等十余种。
澄江镇人,名骏材,别号澄江福地老人。光绪六年生,享年九十一岁,工诗词,擅书法,上海第一师范传习所毕业,毕业后从事教育事业,历任辅延小学、君永小学、市立第七学校、武进育德女校澄以及励实中学等校教师和代理校长。 ...
薛昂若。 澄江镇人,名骏材,别号澄江福地老人。光绪六年生,享年九十一岁,工诗词,擅书法,上海第一师范传习所毕业,毕业后从事教育事业,历任辅延小学、君永小学、市立第七学校、武进育德女校澄以及励实中学等校教师和代理校长。
邵祖平,1898年出生-1969年去世。字潭秋,别号钟陵老隐、培风老人,室名无尽藏斋、培风楼,江西南昌人。因家境贫寒未入过正式学校,自学成才,喜欢写诗交友,早年肄业于江西高等学堂,为章太炎高足。1922年后历任《学衡》杂志编辑,东南、之江、浙江大学教授,章氏国学会讲席,铁道部次长曾养甫秘书,朝阳法学院、四川大学、金陵女子大学、华西大学、西北大学、西南美术专科学校、重庆大学、四川教育学院教授。建国后,历任四川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青海民族学院教授。1969年2月5日逝世。 ...
邵祖平。 邵祖平,1898年出生-1969年去世。字潭秋,别号钟陵老隐、培风老人,室名无尽藏斋、培风楼,江西南昌人。因家境贫寒未入过正式学校,自学成才,喜欢写诗交友,早年肄业于江西高等学堂,为章太炎高足。1922年后历任《学衡》杂志编辑,东南、之江、浙江大学教授,章氏国学会讲席,铁道部次长曾养甫秘书,朝阳法学院、四川大学、金陵女子大学、华西大学、西北大学、西南美术专科学校、重庆大学、四川教育学院教授。建国后,历任四川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青海民族学院教授。1969年2月5日逝世。
马一浮(1883~1967),幼名福田,字一佛,后字一浮,号湛翁,别署蠲翁、蠲叟、蠲戏老人。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,中国现代思想家、诗人和书法家。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《资本论》的中华第一人,与梁漱溟、熊十力合称为“现代三圣”(或“新儒家三圣”),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,《浙江大学校歌》的词作者,浙江大学原教授。于古代哲学、文学、佛学造诣精深,又精于书法,合章草、汉隶于一体,自成一家。所著后人辑为《马一浮集》。 ...
马一浮。 马一浮(1883~1967),幼名福田,字一佛,后字一浮,号湛翁,别署蠲翁、蠲叟、蠲戏老人。浙江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,中国现代思想家、诗人和书法家。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《资本论》的中华第一人,与梁漱溟、熊十力合称为“现代三圣”(或“新儒家三圣”),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,《浙江大学校歌》的词作者,浙江大学原教授。于古代哲学、文学、佛学造诣精深,又精于书法,合章草、汉隶于一体,自成一家。所著后人辑为《马一浮集》。
张尔田(1874年—1945年),一名采田,字孟劬,号遁庵、遁庵居士,又号许村樵人,杭县(今浙江杭州)人。近代历史学家、词人。出身于官宦世家,祖父张之杲,著有《初日山房诗集》、《泰州保卫记》。辛亥革命后闲居。1914年清史馆成立,参与撰写《清史稿》,主撰乐志,前后达七年。1915年曾应沈曾植邀请,参加编修《浙江通志》。1921年后,先后在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公学、光华大学、燕京大学等校任中国史和文学教授。最后在燕京大学哈佛学社研究部工作,为燕京大学国学总导师。 ...
张尔田。 张尔田(1874年—1945年),一名采田,字孟劬,号遁庵、遁庵居士,又号许村樵人,杭县(今浙江杭州)人。近代历史学家、词人。出身于官宦世家,祖父张之杲,著有《初日山房诗集》、《泰州保卫记》。辛亥革命后闲居。1914年清史馆成立,参与撰写《清史稿》,主撰乐志,前后达七年。1915年曾应沈曾植邀请,参加编修《浙江通志》。1921年后,先后在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中国公学、光华大学、燕京大学等校任中国史和文学教授。最后在燕京大学哈佛学社研究部工作,为燕京大学国学总导师。
陈衍(1856~1937),近代文学家。字叔伊,号石遗老人。福建侯官(今福州市)人。清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。二十四年,在京城,为《戊戌变法榷议》十条,提倡维新。政变后,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,任官报局总编纂,与沈曾植相识。二十八年,应经济特科试,未中。后为学部主事、京师大学堂教习。清亡后,在南北各大学讲授,编修《福建通志》,最后寓居苏州,与章炳麟、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,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。 ...
陈衍。 陈衍(1856~1937),近代文学家。字叔伊,号石遗老人。福建侯官(今福州市)人。清光绪八年(1882)举人。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。二十四年,在京城,为《戊戌变法榷议》十条,提倡维新。政变后,湖广总督张之洞邀往武昌,任官报局总编纂,与沈曾植相识。二十八年,应经济特科试,未中。后为学部主事、京师大学堂教习。清亡后,在南北各大学讲授,编修《福建通志》,最后寓居苏州,与章炳麟、金天翮共倡办国学会,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授。
许家惺(1873-1925),字默斋,号东雷,浙江上虞人。出自书香门第,幼承家学,媕雅善诗文。屡次乡试落第,遂绝意科举,毕生从事自谓之“佣笔”事。前后任新闻报,中外日报之编撰及主笔。翻译出版西方的科普读本以及女子读本。家族后人辑有《许东雷诗存》。 ...
许家惺。 许家惺(1873-1925),字默斋,号东雷,浙江上虞人。出自书香门第,幼承家学,媕雅善诗文。屡次乡试落第,遂绝意科举,毕生从事自谓之“佣笔”事。前后任新闻报,中外日报之编撰及主笔。翻译出版西方的科普读本以及女子读本。家族后人辑有《许东雷诗存》。
卢鸿基 (1910.5—1985.1)。又名卢隐、卜鳌,字圣时。海南琼海人。早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,参加"一八艺社",后从刘开渠学雕塑。1938年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,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。主编《战斗美术》,参与发起"中国全国木刻界抗战协会",任常务理事,从事木刻创作,文艺批评及诗文写作。1949年后曾任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、教授。卢鸿基曾主持大连苏军烈士纪念碑雕塑设计,所作主像苏军战士铜像,造型谨严,气度凝重,最见精神。 ...
卢鸿基。 卢鸿基 (1910.5—1985.1)。又名卢隐、卜鳌,字圣时。海南琼海人。早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,参加"一八艺社",后从刘开渠学雕塑。1938年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,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。主编《战斗美术》,参与发起"中国全国木刻界抗战协会",任常务理事,从事木刻创作,文艺批评及诗文写作。1949年后曾任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、教授。卢鸿基曾主持大连苏军烈士纪念碑雕塑设计,所作主像苏军战士铜像,造型谨严,气度凝重,最见精神。
1880-1925,字又铮,号铁珊,安徽省萧县醴泉村人。北洋军阀皖系将领,陆军上将、远威将军。因1919年派兵收复外蒙古而声名远扬,著作有《建国铨真》、《视昔轩文稿》、《兜香阁诗集》、《碧梦庵词》等。 ...
徐树铮。 1880-1925,字又铮,号铁珊,安徽省萧县醴泉村人。北洋军阀皖系将领,陆军上将、远威将军。因1919年派兵收复外蒙古而声名远扬,著作有《建国铨真》、《视昔轩文稿》、《兜香阁诗集》、《碧梦庵词》等。
字雨苍,犍为人。邵瑞彭弟子。有《词范》、《周词订律》。民国二十年前后仍在世。 ...
杨易霖。 字雨苍,犍为人。邵瑞彭弟子。有《词范》、《周词订律》。民国二十年前后仍在世。
字慧远,著名词家夏孙桐子。光绪三十三年生,一九七二年卒,秉承祖训,倾心诗词,作品颇多,惜经动乱,大多散佚。 ...
夏纬明。 字慧远,著名词家夏孙桐子。光绪三十三年生,一九七二年卒,秉承祖训,倾心诗词,作品颇多,惜经动乱,大多散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