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赓笙

杨赓笙(1869-1955),号咽冰,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上杨村人。十二岁时读完《十三经》,十八岁考中秀才,又入白鹿洞书院就读,被选送入京师国子监深造。他目睹清朝政治腐败,放弃功名,从事民主革命。经徐秀钧介绍,进入江西大学堂,学习新学,在校加入同盟会。辛亥革命后,李烈钧担任江西都督,成立省议会,杨赓笙担任都督府高级顾问、省参议员。 杨赓笙的诗文(27篇)

()

人物生平

  1912年“二次革命”前夕,李烈钧前往上海,参加孙中山召开的**要员会议,商量讨袁事宜。叮嘱杨赓笙到湖口作讨袁准备。同年7月12日李烈钧回到湖口。江西省议会开会推举李烈钧为讨袁总司令,即日在湖口成立讨袁总司令部,任命杨赓笙为总司令部秘书长,负责撰写“江西讨袁总司令檄文”。这次湖口起义,由于寡不敌众,遭受失败。随即秘密逃至日本东京,在头山满家里谒见孙中山,报告“湖口起义”情况,孙中山对他殷切慰勉,并留在身边,协助改组**。1914年7月8日,孙中山在东京召开大会,宣布将**改为“中华革命党”,赓笙首先遵照规定,按上指模加入中华革命党,并建议将誓词中“服从党魁”的“魁”字改为“纲”字,深受孙中山赞许。

  1914年,杨赓笙受孙中山派遣,赴南洋群岛从事革命活动,组建中华革命党南洋支部,担任书记;创办《光华报》、《苏门答腊报》,向华侨宣传革命,并以柳茹雪笔名发表长篇小说《双心史》,揭露袁世凯的罪行。同时筹募革命经费。1916年1月,赓笙将所募集巨款,亲自交给云南护国军政府。蔡锷将军在五华山光复楼设宴欢迎,并在席间致词:“上次湖口首义讨袁,咽冰先生在台前;这次护国讨袁,咽冰先生在幕后,咽冰先生功劳都是很大。”1923年,孙中山在广东重建元帅府,杨赓笙赴穗,充任总统府咨议、元帅府参议等职。

大将军有古人风,礼士尊贤意最浓。真相敢符齐景马,虚声愧属叶公龙。

从戎久薄弹长铗,问客何能扣哑钟。此日执鞭兼执笔,为公草檄镇顽凶。

()

入官头角便峥嵘,霹雳全教薄海惊。碧血一腔催后觉,黄花三月继先声。

拚将赤手歼胡祚,取出丹心照皖城。今日纪功多制像,似应金铸首先生。

()

西南名胜数滇池,岸帻披襟喜不支。几处闲亭存古迹,一川小艇漾清漪。

灵钟金碧人皆杰,术乏丹青我有诗。何必蠡湖匡阜去,此间风物亦相宜。

()

不甘汉族久沈沦,慷慨捐躯女子身。秋雨秋风临难日,好山好水祀佳人。

雄心能下谭人凤,巨眼惟知徐锡麟。底事墓门依两小,也容妓妾作芳邻。

()

国有垂危势,天无悔祸时。岳家军已矣,曹社鬼谋之。

物议訾降表,人心盼义师。果然逢大树,蔽日列旌旗。

()

涅臂盟心骨已枯,尚留双冢耸西湖。千秋正气钟于是,八月胥涛怒有馀。

枭獍竟逢南渡主,熊貔翻为北庭诛。寝宫恰面吴山立,那许人图立马图。

()